“她神采奕奕,像盘羊般俊秀,白润透红的脸蛋像苹果;她那苗条柔软的腰身,像被清风吹拂飘逸的细柳……”95后小伙儿铁力瓦尔地·白先那洪盘坐在羊毛毯子上,口中接二连三地蹦出韵律感极强的唱词,声音时而如雷霆滚过云端,时而如溪流穿过石缝。几位演员身着民族盛装,用柯尔克孜族特有乐器库姆孜琴优雅伴奏,英雄史诗《玛纳斯》正在展示。
近日,记者跟随“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采访团走进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亲身感受传唱千年、焕发时代光彩的宝贵财富《玛纳斯》。
《玛纳斯》讲述的是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同邪恶势力斗争的故事,这部比荷马史诗还长十几倍的鸿篇巨制,以鲜活的人物、磅礴的叙事和深邃的内涵,被誉为“柯尔克孜族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精神信仰。
在铁力瓦尔地的印象里,无论是在茫茫牧场,还是在温暖的毡房,哪里有柯尔克孜族人,哪里就有《玛纳斯》的歌声。“我从小听外祖母演唱《玛纳斯》,7岁的时候就模仿大人们的唱腔、动作……”如今,刚满30岁的铁力瓦尔地已经是自治州级《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并刚刚夺得第四届“居素普·玛玛依”杯玛纳斯其(《玛纳斯》传唱者)大赛冠军。
如果说外祖母是铁力瓦尔地的启蒙老师,那么真正带他走上艺术之路的,则是《玛纳斯》大师居素甫·玛玛依。
千百年来,这部英雄史诗依靠玛纳斯其口耳相传,在帕米尔高原生生不息,居素甫是现当代唯一能完整演唱《玛纳斯》的民间艺人。为演唱和传播便利,他对史诗的结构、语言进行了必要加工,使其更加朗朗上口。经过各方30多年的努力,1983年,居素甫演唱的8部《玛纳斯》史诗全部被记录成文字,形成了目前总计23万余行、世界上内容最完整、结构最宏伟的唱本。从此,史诗从口头转向文本。2022年,随着汉文全译本《玛纳斯》的出版发行,这部千年史诗得以更好“飞入寻常百姓家”。谈到师父居素甫,铁力瓦尔地湿了眼眶,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来:“这是祖先留下的故事,我不唱它怎么行呢?这是先辈留下的遗产,代代相传到如今……”
英雄史诗《玛纳斯》得以搜集整理、研究出版、传承保护,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长期大力支持,更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指导。从2014年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到2018年全国两会,到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再到2022年在新疆考察观看《玛纳斯》,总书记一直关心《玛纳斯》的保护传承,强调“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
克州,这片孕育《玛纳斯》史诗的土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史诗保护传承上不断发力:举办玛纳斯其常态化培训、演唱大赛和研修班等,打造专业人才梯队;积极走进校园、融入社区生活、亮相旅游景区、入驻文博展馆,推动千年史诗从“纸上记载”走向“身边日常”;建立玛纳斯史诗文化多模态数字传承实验室,用数字技术为千年史诗插上“永生翅膀”……去年春节,《玛纳斯》登上春晚舞台。今年5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7月13日,克州第十一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如约而至……
从非遗传承的活态延续到数字技术的赋能新生,从文旅资源的活化利用到民族团结的情感共鸣,千年史诗《玛纳斯》正以崭新姿态,从帕米尔高原走向更广袤的世界。
(记者:王文婷 审核:袁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