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如何更好担负“稳预期、强信心”的职责使命? - 求是网

主流媒体如何更好担负“稳预期、强信心”的职责使命?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5-09-25 15:12:40

  经济宣传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主流媒体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主阵地、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及时全面、科学精准地开展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新华社持续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把“稳预期、强信心”作为经济宣传的重要课题,全方位、多形态开展报道。图为新华社重点报道海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述评》图书和“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录制现场。 新华社供图

  展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独特优势。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确保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经济工作的人民立场,部署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让经济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科学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趋势,着眼历史的长周期,对经济工作作出战略性、前瞻性决策部署,以新发展阶段标定发展新方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格局重塑发展新优势,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发展新动力,以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发展主动权,确保了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客观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要部署,培育了发展新动能,开辟了发展新空间;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的重要节点,在关键时刻作出关键抉择,主动引导社会预期,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下,党的经济政策坚持统筹兼顾、系统集成、立短谋长、有序统一,党的领导力有效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开辟了党领导经济工作新境界。在经济宣传中,充分展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充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虑深远、明大势、谋全局的战略擘画,就一定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最坚定信心、最强大底气。

  展现各地区挺膺担当、力争上游的壮阔经济实践。立足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作出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最大限度调动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高质量发展合力,突出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优势区域和经济大省是“点”,优势地区在当好科技创新策源地、改革开放新高地、高质量发展样板间的同时,承担着开路先锋、头雁引领、经验积累的责任;经济大省作为稳定宏观经济的压舱石、财政贡献的主力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发挥着国家经济顶梁柱和财政基石作用。各地区是“面”,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找准发展定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看清中国经济的底色、韧劲,需要透过“点”和“面”结合的生动经济实践,让人们看到各地区挺膺担当的定力与雄心,看到各地区各领域破除“内卷式”竞争,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格局和气象,从而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经济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整体实力,认识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展现中国企业创新突围、破局图强的奋斗品格。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力量,更是判断发展大势、把脉经济成色的鲜活样本。面对地缘政治变化、贸易壁垒增多、有效需求不足、调整转型阵痛等复杂环境,中国企业在逆境中坚守、在压力下破局,有“国之重器”在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民生就业上发挥“定海神针”作用,有“小巨人”企业在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有“独角兽”企业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异军突起、一枝独秀。不同所有制、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中国企业家中,涌现出越来越多踏实奋进的耕耘者、不畏挑战的弄潮儿、实业报国的改革家,共同构筑了中国企业锐意进取、坚韧不拔、兼济天下的精神图谱。经济宣传要生动展现中国经济的勃勃生机,既要见森林又要见树木,善于发现“有木先林生”,敏锐挖掘那些潜力巨大、生命力旺盛的企业样本;及时关注“有木秀于林”,展现各行各业中有独特竞争力、具备领先优势甚至不可替代的企业样本;全面呈现“众木必成林”,透过一棵棵葱郁良木、茁壮好木、百围大木,看到中国经济生机盎然的整片森林。把一个个中国企业朝气蓬勃、砥砺前行的预期、信心汇聚起来,就是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宏观预期、整体信心,就是当代最精彩、最鲜活的中国经济故事。

  展现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经济发展得好不好,归根到底要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否得到了有效满足。“十四五”以来,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保持平稳增长,养老金连年上涨,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经济宣传全面立体展现中国经济的真实面貌,既要从“账面”解读中国经济逆风而进的发展数据,从“市面”发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景气指数,从“基本面”透视中国经济向阳而兴、向春而生的光明态势,更要从“人面”展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始终把笔和镜头对准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聚焦收入与就业的变化、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与环境的改善、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医疗与教育资源的公平,把惠民举措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展现出来,把政策背后的理论依据、实践指向、幸福含义分析透彻,让人们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中看清方向,在“知道好,更感到好”中振奋信心。

  展现中国经济向新向好的蓬勃态势。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部不确定性持续增多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年均增长5%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发挥着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数据之外,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领跑全球;DeepSeek、人形机器人、“黑神话”系列等创新创造横空出世;C919、国产大邮轮等大国重器层出不穷;生物医药、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产业新赛道加速成长……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完备的产业体系与强大的供应链韧性、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成果、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与战略规划,构建了一幅独一无二、坚韧有力的经济图景。历史地、比较地看待中国经济,用生动的案例、数据、事实和国际评价向世界讲好中国经济故事,就能展现出中国经济的真实现状和光明未来。

  详见:新华通讯社党组书记、社长傅华文章《提高经济宣传和预期引导能力》

  (策划:侯亚景 审核:王兆斌)

网站编辑 - 张芯蕊 张盼 审核 - 王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