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高水平开放彰显发展中大国担当 - 求是网

以更高水平开放彰显发展中大国担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耿楠 2025-09-27 10:25:55

  9月2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由中方主办的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时向全世界庄严宣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这是一个蕴含战略自信、开放决心和责任担当的重要宣示,彰显了中国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为多边贸易注入新动力

  当前,多边贸易体制正处在“十字路口”,各界对世贸组织前景充满担忧。个别国家奉行霸权思维,单边加征关税和“对等关税”措施频出,保护主义浪潮不断抬头。这不仅严重冲击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与有效性,侵害世贸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扰乱国际经贸秩序,更给全球发展前景带来了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的阴霾。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宣布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为动荡的全球经济注入了宝贵的确定性动力,是对国际社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强烈呼声的积极回应,也是对世贸组织发挥更积极作用的强有力支持。

  中国秉持促进全球经贸合作的大局观,以谋求共同利益为导向采取切实举措,用实际行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为长期停滞的世贸组织改革注入新的动力,为多边经贸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为世贸组织前景指明方向。这一举措尤其对推动多边谈判进程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世贸组织未来谈判更聚焦规则本身,推动谈判进程更加务实和高效。同时,这一举措将发挥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各方凝聚改革共识,合作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开创互利共赢的全球经贸新格局共同努力。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这是中方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对外作出的重要立场宣示,是中方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的重要举措,必将为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注入强心剂,必将为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进程注入正能量。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指出,这是世贸组织的转折点;中国的决定体现了对更平衡、更公平的全球贸易体系的承诺,为世贸组织改革发出了强有力的支持信号,将为所有成员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同中国深化国内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逻辑一脉相承。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坚定不移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

  近年来,中国推出一系列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的务实举措。中国连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大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的开放力度,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自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对原产于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适用税率为零的特惠税率;2025年6月11日,中国宣布愿通过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实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举措。

  中国不将自身发展寄托于额外的特殊待遇,而是通过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来努力实现发展,这本身就是对全球经济发展作出的实质性贡献。

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主要包括较低水平的开放承诺和义务、较长时间的实施过渡期、享受贸易能力建设和技术援助等。世贸组织现有协定共有157条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其中9条仅适用于最不发达国家。这些条款大多数没有强制约束力。同时,拥有发展中成员身份不意味着自动享受完全相同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具体享受的权利由谈判结果决定。

  2001年,中国以发展中成员身份加入世贸组织,特殊和差别待遇是中国应当享有的制度性权利。但早在入世之初,中国就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承担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相适应的义务,实际享受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少于一般发展中成员。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也从未将特殊和差别待遇当作“挡箭牌”,而是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和能力坚持自主务实处理特殊和差别待遇。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在服务贸易国内规制、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等多项世贸组织谈判中,宣布不寻求特殊和差别待遇。中国的立场和做法为世贸组织相关谈判取得成果,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中国明确宣布不寻求世贸组织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是在此前对具体议题务实灵活处理的基础上,作出的更加全面系统的承诺。这一承诺是中国基于对自身发展阶段、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后作出的主动、负责任的战略抉择,表明中国愿意在自身能力范围内,与各方加强沟通合作,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更大力量。这一承诺体现了中国一贯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秉持互利共赢合作理念的立场,彰显了成熟、自信、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始终是全球南方一员

  需要强调的是,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并不意味着身份的转变。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没有改变。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永远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

  中国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是基于充分的事实依据。尽管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距离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将总量优势平均到庞大的人口基数上,中国多方面的发展水平仍需提升。中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约束的矛盾依然长期存在。

  尽管面临自身艰巨的发展任务,但中国一直尽己所能,为全球发展贡献力量。过去4年全球发展倡议已动员230多亿美元资金支持全球南方发展振兴,开展1800多个合作项目。中国始终支持将发展置于世贸组织改革进程中心位置,帮助发展中伙伴融入全球贸易体系。自2011年以来,中国通过在世贸组织“促贸援助”倡议框架下捐款设立“中国项目”,有针对性地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申请加入世贸组织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建设援助。

  世贸组织现有166个成员,发展中成员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发展问题始终是成员的普遍关注和利益所在。中国不为自身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并不意味着对特殊和差别待遇问题不再关注。相反,作为发展中大国和全球南方的重要一员,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定维护发展中成员正当权益,着力弥合南北发展鸿沟,促成世贸组织取得更多发展导向型务实成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作者:耿楠,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网站编辑 - 张利英 张盼 审核 - 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