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網 科教
- 為守護好共同的地球家園積極行動 作者-杜鵑 孫丁 張家偉 等 來源-光明日報 09-27
- 加快培養高水平人工智能人才 作者-鄭振宇 來源-光明日報 09-26
- 莫讓“數字賦能”變成“數字負擔” 作者-楊 平 來源-人民日報 09-25
- 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創新探索 作者-陸園園 來源-經濟日報 09-24
- “人工智能+”的戰略意義與推進路徑 作者-彭緒庶 來源-經濟日報 09-23
- 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培養造就新時代大國良師 作者-周 侃 來源-光明日報 09-19
-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貢獻與實踐路徑 作者-干春暉 來源-經濟日報 09-18
- 構建公民終身法治教育體系 作者-馬懷德 來源-光明日報 09-17
-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堅持“兩個結合”的典范 作者-周葉中 來源-人民日報 09-16
- 怎么看人文社會科學與科技發展之間的關系? 作者-是說新語 來源-求是網 09-12
- 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 書寫教育強國篇章 來源-光明日報 09-11
- 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發布2025年“最美教師” 來源-新華網 09-10
- 數智時代的人才培養更需要突出創新 作者-易明 來源-光明日報 09-08
- 以創新促發展 以合作謀共贏 作者-新華社記者 來源-光明日報 09-07
- 智能算法技術意識形態風險的治理路徑 作者-李嘉莉 來源-光明日報 09-05
- 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作者-張海鵬 來源-人民日報 09-04
- 讓人工智能更好賦能千行百業 作者-喻思南 來源-人民日報 09-02
- 為青年講好偉大抗戰精神 作者-徐 川 來源-《紅旗文稿》2025/16 09-01
- 保持戰略定力 堅定必勝信念 作者-新華社記者安蓓、高敬、王雨蕭 來源-新華網 08-29
- 詮釋偉大勝利 傳承抗戰精神 作者-羅存康 韓小昆 來源-人民日報 08-30
- 持續提升思政引領力 作者-趙國棟 來源-光明日報 08-28
- 扎實推動邊疆民族地區共同富裕 作者-張 錚 來源-人民日報 08-26
- 增強教育強國建設的社會協同力 作者-王景云 來源-光明日報 08-22
- 融合思政教育“小課堂”和“大課堂” 作者-邱峰 來源-光明日報 08-21
- 教育綜合改革構建鑄魂育人新格局 作者-記者 王鵬 來源-新華網 08-20
- 不能讓特權侵蝕教育公平 作者-求是網評論員 來源-求是網 08-19
-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作者-蕭鳴政 來源-光明日報 08-15
- 以科技賦能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光明日報 08-14
- 中國式現代化人才支撐更加堅實 作者-記者 敖 蓉 來源-經濟日報 08-13
- 推動新時代黨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評論員 來源-人民日報 08-12
- 今天,我們怎樣回答“錢學森之問” 作者-吳丹 來源-人民日報 08-10
- 產學研協同培養大國工匠 作者-童衛豐 王施怡 來源-經濟日報 08-09
- 以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城市建設 作者-吳德勝 劉尚超 來源-光明日報 08-08
- 人工智能潮起云涌 作者-記者 劉坤 來源-光明日報 08-07
- 青年使命與青春光彩 作者-歐陽輝 來源-人民日報 08-05
- 以新質生產力塑造競爭新優勢 作者-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 08-03
- 免費學前教育推進教育公平改革 作者-洪秀敏 來源-光明日報 08-01
- 建設新時代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 作者-李海鵬 來源-人民日報 07-30
- 做新時代立德樹人的大先生 作者-張煥霞 張振飛 來源-人民日報 07-29
- 以數智技術助力提升黨內監督質效 作者-梁瑞英 來源-光明日報 07-28
-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動計劃? 來源-人民日報 07-27
- 如何把希望工程辦得更好 作者-是說新語 來源-求是網 07-26
- 推動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07-25
- 向“創”而行 中國制造提質升級 作者-高亢、郭倩、李雁爭 來源-新華網 07-24
- 推動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者-李丹丹 來源-人民日報 07-23
- 抗戰史是生動的“大思政課” 作者-沈又紅 來源-光明日報 07-22
- 用好“穩定器” 耕好“試驗田” 作者-張 璁 來源-人民日報 07-21
-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作者-王 鋒 龍昊揚 來源-人民日報 07-18
- 數智時代的知識變革與知識創新 作者-鄭永年 來源-光明日報 07-16
- 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肩負起建設科技強國的時代責任 作者-賀軍科 來源-人民日報 07-15